1977年的冬天,近30岁的罗中立已经在大巴山里当了十年工人。偶然情况下,他成为570多万考生中的一员,走进了中断十余年后重新开启的高考考场。在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之际,回望那场考试和此后人生,罗中立说,高考不仅成就了个人,也改变了国运。
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四川省达县,跟着罗中立学画画的学生们激动地告诉老师,他们要报考四川美术学院。罗中立是达县钢铁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检修工,绘画特长让他在县城小有名气,但他并不想跟学生一起参加高考。
“因为当时我正准备结婚,在置办家具,也买木料自己做,很耗心血。”罗中立说。另一方面,他在厂里上班每个月有23元工资,而且还给出版社画一些连环画,能挣些外快。“在当时当地,我很满足了,觉得没必要去考大学。”
然而,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未婚妻却不这么认为。“高考报名截止的那天下午,她打电话到厂里,说她和她父母商量后,希望我把握机会,去考大学。”
接到这个电话,罗中立又算了笔经济账: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每个月20多元,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却是52元起步。“即便是在高考中断的那个年代,大学生的价值也是得到体现的。”于是,罗中立决定参加高考。
从达县钢铁厂去县城里的报名点没有车,罗中立沿着凤凰山下徒步6公里,再渡河才进入县城。当他赶到招生办工作人员所住的县委招待所时,报名工作结束了。
正当罗中立灰心丧气时,招生办里一个负责考察专业的老师认出了他曾是四川美院附中的学生,而且成绩很好。有了这位老师帮忙,罗中立的名字才被添了上去。
接下来不到三个月,是紧张备考的日子。罗中立的准岳母是达县唯一一所高中的校长,她为罗中立找来辅导老师。上有准岳父岳母的期待,下有学生与自己同考美院,罗中立不敢怠慢,起早贪黑地复习。“最后熬出结膜炎,眼睛发肿,人脱了一层皮”。
考试还算顺利。考场上的罗中立有些紧张,考完以后也是诚惶诚恐,怕考不上。一天在厂里上班时,一个工友向他跑来,说:“请客!”原来录取通知书发到厂里来了,罗中立成为那年录取的27.3万名大学生之一。
1978年春天,罗中立走进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大门,他感受到校园里弥漫着一种重获新生的气息。“经历过特殊时期,再次回到校园,我们走路都在跳,说话都是嚎。”罗中立说,77、78级川美学子一批极具突破性的艺术创作就是在这样一种自由开放、激情澎湃的氛围中产生的,其中就有罗中立1981年的乡土题材油画作品《父亲》。
大学毕业时的罗中立已在中国画坛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随后留校任教,公派留学,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回顾往昔,罗中立说自己的人生比较顺利,而高考是这一切的缘起。“从检修工到艺术家,是高考让我找回了少年时代的梦想。”
翻出泛黄的毕业照,罗中立一个一个辨认老同学的面孔,他们小的仅十七八岁,大的已过而立之年。罗中立说,这届年龄跨度很大的大学生,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家和民族走向时代的拐点。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