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罗中立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关于未来的计划——罗中立奖学金重新启动

2009-07-15 16:29:09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吴蔚
A-A+

  编者按 经过八年的沉寂,“罗中立奖学金”在2006年岁末再次与我们见面——11月20日,“罗中立奖学金”重新启动后的重庆首展给我们呈现了20位入围艺术家和5位获奖艺术家的76件作品,它们还将在2007年4月巡回到北京大学进行展出,以更广泛和国际化的方式。重新开启面向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创新舞台。作为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年轻艺术家身上的一个奖励与鼓励机制,“罗中立奖学金“从建立的伊始就把孵化艺术新人,鼓励艺术创新与实验作为宗旨。

  2006年,“罗中立奖学金”的评审团队由罗中立(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奖学金总负责人)、高名潞(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家及策展人)、陈丹青(著名艺术家)、杜柏贞(前古根海姆美术馆副馆长,亚洲艺术文献库主持)和皮力(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五人组成。作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在创作、评论、艺术史等领域的专家,他们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就年轻艺术家如何完美地把握艺术题材、对社会问题或观念表现的侧重、以及表现语言和表现题材之间的匹配及和谐程度……最终把奖学金颁给了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史怡然、广州美术学院的丘婧彤、中央美术学院的曹培伦、湖北美术学院的彭汉钦和四川美术学院的朱海。期待2006年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人暨中国所有年青艺术家能在以后的创作中继续探索实验.在题材和语言上有更为大胆的突破,富于理想和敢于创新,从而打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罗中立奖学金”及其获奖作品展,不仅仅是为年轻艺术家实现艺术理想提供了一个包容而开放的平台,同时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尤其是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趋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关于未来的计划——罗中立奖学金重新启动

  吴蔚(以下简称“吴”):“罗中立奖学金”重新启动,并请来了前古根海姆美术馆副馆长、亚洲艺术文献库的主持杜伯贞、身为著名艺术家同时也因中央美院辞职风波而进一步成为公众人物的陈丹青等人作为评委莅临现场.受到了各大美院、专业媒体及大众的广泛关注。一方面,作为对年轻艺术家实验性创作的扶持和鼓励,“奖学金”的形式和它高平台的水准获得肯定;但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舆论的关注,也有人认为这其中有个人炒作的因素。您作为“奖学金”的创办者也是评委之一,您个人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的?能谈谈您最初为什么愿意用您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奖学金吗?

  罗中立(以下简称“罗”):“罗中立奖学金”最早创办于1993年,当时是由台湾收藏家林明哲先生提出来的。那个时候.中国当代艺术还没有所谓的市场化,也根本没有“炒作”这个词。之所以设立”罗中立奖学金”,是因为他作为最早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几位藏家,当时已经收藏了大量的艺术品,而这些作品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同时,当时台湾的当代艺术比我们发展得快,他来中国买断了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品其实是有备而来的,他作奖学金也是以比较超前的经验作为学术上的支撑,而据我所知,当时中国还没有关于奖学金这个概念的认识。

  至于用我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奖学金”,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是因为当时的赞助人林先生个人十分偏爱我的艺术作品,他与他的夫人都是学艺术科班出身,所以对我的艺术方格、题材尤其青睐,认为可以和他们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他对我在艺术史的定位很认同,认为以此来命名奖学金更具备说服力;第三,是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很多共同的愿望,在对待年轻艺术家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态度方面达成了共识。这就是“罗中立奖学金”创立的背景。至于说到“炒作”,我想是指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但任何面对社会的事情,就一定都有它的公众舆论,所以这其实只是一种正常的反馈。如果说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状态.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来说,又未尝不是一个积极的因素。

  吴:“罗中立奖学金”现在重新启动,您个人认为它今天的评审标准,以及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与当时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中国当代艺术在最近几年走到了一个活跃的高峰期,而在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的展出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画廊、收藏家的身影,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作为嘉宾被邀请到现场。能谈谈您个人对此的看法吗?

  罗:“罗中立奖学金”如果从时间上说的话,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林先生资助的,那个时候更基本、更直接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奖鼓励和资助那些刚刚从校园步入社会的年轻艺术家,帮助他们又可能继续实验和完成自己的艺术理想。那时,获奖艺术家的奖金是一万元.这在当时已经可以支付一个在校学生大学4年的学费了.应该说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但是,那个时候的艺术生态还没有发展到当下这么多元,所以我们说,这种帮助的出发点是朴素而现实的。但是,当下中国的艺术已经很多元化,市场也在逐步地形成和完善,他们来关注这个展览或者活动,在我看来本身并不是坏事。恰恰说明这里的艺术新人具备了某种潜力。但是,市场并不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评审队伍的专业化也就是为了保证它的学术水准。最难得的是,现阶段的赞助人仇浩然先生没有要求任何收藏或购买参展艺术家作品来作为回报。这对于奖学金本身来说,保证了它的纯粹性,完全是非商业的,更不是变相的营利和所谓的艺术投资。至于邀请拍卖行、收藏家或者画廊作为嘉宾.目的也在于为这些年轻的学子搭建一个多渠道的平台。但是,我们只是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空间,尽我们的能力提供一个广泛的社会资源,但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参与任何的商业运作。至于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能不能获得很好的市场,也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但我个人看来,不应该把学术和市场截然的对立,能出售作品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社会肯定。市场不是目的,如果把市场作为目标,即使能成功也是一时的;但年轻艺术家如果抱定自己的艺术目标,那么市场就会在不远处等待你。

  吴:“罗中立奖学金”在第一阶段的时候,主要是针对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评奖。这一点在现在是否有一些调整?因为,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材料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元、越来越综合,甚至于用媒材来划分艺术门类已经不太合适。也有这样的声音:奖学金针对的对象和范围还是比较狭隘。对此,您怎么看?

  罗:“罗中立奖学金”在现在有一定的调整,范围主要还是各大艺术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即将走出校园的年轻艺术家。但艺术门类不再仅仅是二维平面的绘画,还纳入了三维空间的雕塑、装置等。从一方面讲,我们也考虑到艺术形式自身的多元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针对性也恰恰是“罗中立奖学金”的一个特色。一个“奖学金”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艺术门类.全面的同时也是空洞、缺乏专一领域的学术特色。所以,我们不要求它面面俱到, 而是希望能做得更加纯粹。

  吴:“罗中立奖学金”曾经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而不得不中断了好几年。这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因为缺乏基金会制度和相应的文化鼓励政策,私人赞助的艺术活动往往因为各种因素而充满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您对罗中立奖学金报怎么样的希望?

  罗:无论是“罗中立奖学金”,还是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我现在希望以我个人的努力,通过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给年轻艺术家们提供一个相对包容、开放的实验性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发挥和展示。还是那句话:“天气正好,下地干活”,以此作为我和年轻艺术家们的共勉。至于它能否实现我们寄予的希望,我想这需要更多人的努力,而时间会给我们真实的答案。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罗中立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