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名为《实验报告: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档案》的大型学术展览在位于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举行。作为“东道主”,四川美院院长罗中立的“实验报告”——汇聚罗中立三十年艺术历程的个展《语言的轨迹》第一个登场亮相,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这次《语言的轨迹》展出的罗中立作品,分成两部分。1号厅主要作品是以时间为轨迹的20多幅大尺幅的画作,还有数十件尺幅较小的作品。2号厅,是玻璃钢雕塑,这些玻璃钢雕塑是罗中立从平面转向立体的艺术尝试。
《父亲》之后画风转型
让罗中立有点耿耿于怀的事情,就包括别人一直在拿油画《父亲》说事。这件1980年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一举夺金的作品,在美术史上也留下了它的地位。不过就像演员被角色鲜明的代表作品所禁锢一样,这么多年,油画《父亲》反而成了罗中立在艺术上想摆脱的阴影。
“也不是烦,《父亲》是一个个例,那是在特殊的历史背影下、特殊的意识形态下创作的一幅特殊的作品。”罗中立告诉记者,其实他的转型从《父亲》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野草画会时期。例如他在1981至1984年间创作的“故乡组曲”系列,同样是描绘四川大巴山农人的画作,不过这组作品却不像《父亲》那样将农民的形象典型化、概括化,而是描绘农民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呈现了农民生活中最为真实的一面。这样的主题一直贯穿罗中立这30年来的创作,虽然他的画作风格一直在变,越变越前卫。
“语言的触点、编织的文化、显现的思想。”罗中立用这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自己创作的三个阶段,顾名思义,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在转变中追寻自己的艺术语言。接受采访时,罗中立的身边就放着一幅他2002年创作的《吹灯》,夸张的造型加上丰富的色彩,虽然大巴山生活情趣和农民的质朴依旧,但在画面语言上,你已经看不到一点《父亲》那般写实的影子。
雕塑作品惊艳出场
“其实这三个阶段是有联系的,那就是对底层人的关注和对艺术的思考。”这么多年来,罗中立的创作始终围绕大巴山的乡土生活,就如同沈从文的凤凰和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样,成为他原乡情怀的标志。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语言的轨迹》展出的罗中立作品,分成两个厅来布置。1号厅主要是架上作品,以时间为轨迹的20多幅大尺幅的画作,还有数十件尺幅较小的作品。最令外界感兴趣的,是这次展览,还展出了罗中立三十年艺术历程中的大量手稿。从这些手稿中,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罗中立在创作时的构思。
一走进坦克库的2号厅,记者就被数排色眼凝重、表情各异的玻璃钢雕塑所吸引。这些雕塑中的大巴山农民,或背着孩子,或吹灯睡觉,夸张的造型和他近期的画风十分相似。罗中立则告诉记者,这些玻璃钢雕塑是他从平面转向立体的艺术尝试,大概从3年前就开始做了,这次办个展是首次公开亮相。可以这么说,这次办个展,罗中立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了,足见他的重视程度。
罗中立画画有个特点,那就是他画画不像其他一些艺术家,会在画面的背后备注写上创作时间。比如一幅画,他只记得大概是哪一年画的,所以他的画作只能是分创作阶段来摆放。
部分作品将移师京城
“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越来越强大,相应的是,我们在文化、在当代艺术上也应该体现出一种强势和自信。”说到这次参与《实验报告》展览,罗中立提到一句流行语——软实力。他认为,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艺术也应该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罗中立认为,从国家到城市,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文化建设也应该和城市的发展相匹配。在过去,川美似乎偏安于重庆一隅,做着小圈子的展览,过着小圈子的生活,似乎与大众生活无关。在罗中立倡导下,川美越来越多和身处的重庆这座城市频繁发生着关系。开放的校园文化逐渐扎根,罗中立告诉记者,他也希望借本报这样的传播平台,让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真正影响到重庆普通市民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这次罗中立个展结束后,部分作品将移师中国美术馆,与当代艺术研究院首批成员作品集体展出。
链接:10位顶级艺术家学术展亮相重庆
名为“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档案”的大型学术展览,作为东道主的川美院长罗中立是这个系列展的首位画家,随后将有中国当代艺术的9位大家携他们的“当家宝贝”在一年的时间内在这里相继举办个展。这一展览在国内尚属首次。本报是中文日报全程媒体合作伙伴。
在这十位艺术家中,有当年的川美的老同学,比如罗中立、周春芽、高小华和何多苓;从黄桷坪走出的艺术家张晓刚和叶永青;还有川美的客座教授王广义和方力钧;以及两位独立艺术家崔岫闻和张大力。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十个人的个展将每隔一个半月左右,在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陆续开展。
像《实验报告: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档案》这样大型的学术展览,在国内还是首次。展览的前言这样写道:“其目的旨在对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值得记录的重要艺术思想和现象进行有效的梳理,并呈现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累累硕果。”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